图:2012年4月5日, 南通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试飞圆满成功。 摄影:周子钦
图:2013年1月13日,热心帮助乘错飞机的四川南充旅客胥桂英踏上回乡之旅。
民航资源网2018年12月19日消息: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南通机场安全通航25年。今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275万人次,而这一数据恰好是通航来前20年的总和。强劲的发展势头生动诠释了南通机场人的不懈奋进与美丽愿景。“江苏最早通航的民用机场”、“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辅助机场”、“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”……时间赋予了机场一张张新“名片”,也见证着机场的发展蜕变。在改革开放的路上,南通机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需求,创新探索民航协同发展经验,齐乐公司,在全国中小机场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突围之路。
与改革同振,打造地方发展新动力(310328,基金吧)源
2010年5月,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,南通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。这时候,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名词——“不停航施工”出现在机场人面前。“夜间停航后施工单位进场,凌晨退场后检查完毕开始新一天的保障,整个工程贯穿在昼夜24小时之中运作,难度之大可想而知。我们丝毫不敢懈怠,持续奋战了500多天。”场务管理部经理助理薛向东回忆说。500多个日夜里,机场人或踩着100多度的沥青测量道面是否符合施工工艺,或在蚊虫滋生的户外彻夜检查跑道是否安全,在艰苦磨炼中上下一心,砥砺前行。2012年4月,随着改扩建工程试飞成功,南通机场全面进入3400米跑道新时代,跑道条件丝毫不逊色于上海虹桥等枢纽机场。
一鼓作气打好发展这场硬仗。2012年起,南通机场提出“强基础、拓航线、优服务、保安全”基本方针,积极补短板,促提升。针对航线少、客源稀的现状,机场精准分析市场需求,以航线航班为“牛鼻子”,确定“加密航班,优化时刻,进一步提高通达性”的航线开发方向。同时,针对南通民营经济大市和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特点,持续深化与航空公司、机场合作,积极构建更加合理的干支线机场航线网。
改革开放以来,航空出行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方式,逐渐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南通民航业迎来“春天”。但与此同时,随着苏通大桥、崇启大桥等相继通车,南通与上海、苏南等地逐渐融入“1小时生活圈”,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“虹吸效应”开始显现。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,这成为摆在南通机场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。